遼寧環評發布本報北京7月27日電(記者王逸吟)27日,最高人民法院初度發布了《我國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系統介紹和展示我國環境資源審判從草創逐漸走向老練的展開進程,以及往后的政策。
白皮書指出,2002年至2011年,全國法院受理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一審案件118779件,審結116687件。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全國法院受遼寧環評發布理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一審案件575777件,審結550138件。環境資源審判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工業安全,保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經濟社會可繼續展開作出了活潑的貢獻。
遼寧環評發布就社會公眾高度重視的環境公益訴訟,白皮書指出,2015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說明》,進一步細化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相關規則;2016年2月,發布《法院審理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案件試點工作實施辦法》,清晰了法院受理檢察院提起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的案件范圍、級別管轄、審理規則和裁判根據。自2015年1月新環境保護法實施至2016年6月,全國法院共遼寧環評發布受理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一審案件93件。自2015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試點以來,共受理檢察院提起的環境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21件。
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專職委員杜萬華表示,各級法院將以新展開理念為指引,以深入推進環境資源審判系統機制革新為關鍵,以環境資源審判專門化為抓手,更好地發揮環境資源審判功能,為推進“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實施,完結綠色展開、建造美麗我國供應更加有力的司法效勞和確保。
此文章由遼寧環評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