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環保監測發布環境監測是污染防治的序幕,但監測數據造假現象屢見不鮮,不少當地經過“讓數據降一降”來實現環境監測數據過關。
棉紗阻塞采樣器、給采樣器戴口罩、刪去監控視頻、新入職的職工三個月就被領導教訓怎么造假……全部手法都是為了把空氣污染數值降下來,讓數據變得美觀。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西安事情”引發輿論漩渦。2017年8月25日,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西安市環境保護局閻良分局預案局長唐世興、環境監測站原站長張峰“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案”作出終審裁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這意味著,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西安事情”以西安市兩個區環保分局局長被判刑而告一段落。此前,西安市長安區環保分局局長何利民以相同原因被判處有期徒刑。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我國首原因當地環保局領導干預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而被判刑的事例。
遼寧環保監測發布而面臨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層出不窮的現象,本年9月底,中共中央辦公室、國務院辦公廳再次印發《關于深化環境監測變革進步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定見》(簡稱《定見》),劍指當地黨政領導干部和相關部分工作人員使用職務影響,指派篡改、假造環境監測數據,限制、阻遏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監管執法,影響、攪擾對環境監測數據招搖撞騙的行為。
但是,因為違法本錢低、遵法本錢高,一些企業甚至當地政府仍逼上梁山,對監測數據造假。
而為落實《定見》的精力,11月3日,環保部發布告訴表明,從2018年起,連續三年組織展開沖擊環境監測數據招搖撞騙行為專項舉動。
此文章由遼寧環保監測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