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環評發布舊日杳無人煙的不毛沙地,現在種上了水稻,養殖了牛羊。這是科爾沁沙地南緣、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通過防沙治沙、改善草原生態的一景。
科爾沁曾為草原和農牧交織地帶,由于人們超載放牧,加上氣候干旱,使草原逐漸演變為總面積約13.7萬平方公里的沙地,觸及內蒙古、遼寧、吉林等省區。
上世紀70年代起,國家投入巨資翻開防護林締造和退牧還草工程,帶、片、網相結合的“綠色長城”在科爾沁沙地逐漸構成。監測作用閃現,科爾沁沙地近年來縮減至5萬平方公里左右。
在科爾沁沙地內地蒙古族婦女席根小說:“20多年前,房前房后都是沙子,一刮風就快要把我們家埋了,現在很難看見明顯的沙丘了?!?/p>
遼寧環評發布2014年,內蒙古草原退牧還草工程區植被蓋度抵達54.7%;2012年,京津風沙源處理工程區植被蓋度比2000年跋涉了14%至16%,明沙面積減少了24.7%至30.7%。
草原生態環境得到好轉,挨近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最好水平,全區草原植被蓋度較2010年跋涉了6.52%,連續3年安穩在40%以上。與2010比較,天然打草場增加了1021萬畝,飼草料供給才調進一步跋涉,草畜敵視得到有用緩解。
遼寧環評發布錫林郭勒草原牧民布赫朝魯說:“實施禁牧等草原保護政策后,草長得分外好?!彼嬖V記者,自家草場打下的草滿意牲畜過冬,不需求再花大筆錢購買飼草料了。
此文章由遼寧環評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