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環評發布不得不敬服某寶,生生發明了兩個剁手節,各大商家為了招引廣闊消費者的目光,除了采納低扣頭的價格攻勢之外,在產品包裝方面也是狠下了一番功夫。
近,一則因茶葉違規宣揚而引發的訴訟案引起了小編的重視。事情源于消費者孫某以為,他在茶葉店購買的兩盒精心包裝的茶葉,在其包裝上印有降血壓、降血脂、調理血糖、抗衰老等成效的字樣,應屬違規宣揚。隨后,孫某便將該茶葉店告上法庭。經審理,法院以為該茶葉店違背《食物安全法》規定,其行為構成詐騙,因此斷定孫某勝訴,退貨,并取得十倍補償。
一件在平時難以引起大家重視的小事,露出出了當前食物宣揚仍存在不契合相關法令規范得狀況。那么,在不違背《食物安全法》的前提下,什么樣的食物包裝才是契合規范的包裝呢?
小編就此向測驗食物安全檢測領域組織咨詢。組織稱,食物出售分為散裝出售和預包裝出售兩種,均有相應的法令條文和規范對兩種包裝擬定規范與要求。
《食物安全法》第六十八條對散裝食物的包裝作出了規定:食物經營者出售散裝食物時,應當在散裝食物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物的稱號、出產日期或許出產批號、保質期以及出產經營者稱號、地址、聯系方法等內容。
遼寧環評發布預包裝食物應契合規范GB 7718-2011 《食物安全規范 預包裝食物標簽公例》,除具有散裝食物包裝應有的食物稱號、出產日期/批號、保質期等信息在外,還應契合該規范第3部分的基本要求。GB 7718-2011的第3.4部分規定:應實在、準確,不得以虛偽、夸張、使消費者誤解或欺騙性的文字、圖形等方法介紹食物,也不得使用字號大小或色差誤導消費者。
茶葉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等有利元素,雖然對身體大有裨益,但也僅僅作為一種普通食物,供消費者品用。食物畢竟不是藥物,它其間的有效成分含量和具有的作用未經證明,故意的宣揚其成效難辭夸張產品事實、誤導消費者的嫌疑,是不契合食物標簽公例第3.4條規定的,這也是商家敗訴的原因。
此文章由遼寧環評發布。